> Thursday, September 23, 2010
糕(也粿,桂,或粿,从福建:粿koé)是一口大小的零食或在马来群岛甜点食品。糕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术语,它可能包括的项目将被称为蛋糕,饼干,布丁,饼干。糕(复数粿- mueh或糕在马来muih) 的风味和西方蛋糕或粉扑糕点外观不同。他们大多是甜的,但有些糕是咸的。
糕 并不局限于某一餐,它能在任何时间吃。在开斋节或农历新年, 糕是马来,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土生华人庆祝活动的一个必需品。通常在玻璃市(Northern states of Perlis),吉打州(Kedah),霹雳州(Perak) 和吉兰丹州北部(Kelantan),糕通常是甜的。但在东南半岛的森美兰(Southeast Peninsular states of Negeri Sembilan ),马六甲(Malaka) 和雪兰莪州(Selangor),通常是咸味的。这主要是由于华裔和印度人口众多,而在这些国家举行多文化的影响。在几乎所有糕,最常见的调味成分是磨碎的椰子(grated coconut)(平原或香料),椰子油(coconut cream)(厚或薄),香兰(screwpine) 叶片和古拉马六甲(gula melaka)(棕榈糖,新鲜或老化)。虽然这些给糕带出味道,糕的面粉也一样重要,如果面粉不好,糕的味道就不一样了。常用的面粉是 米粉(rice flour),糯米粉(glutinous rice flour),糯米(glutinous rice) 和木薯(tapioca)。小麦粉(Wheat flour) 很少用于东南亚蛋糕和糕点。
对于大多数的糕都没有单一的“原件”或“正宗”的食谱。传统上,做糕是老人的祖母,阿姨和其他妇女民间域,对他们来说,唯一的(和最好)烹饪方法是"agar agar"(大概)。他们会本能地把一把配料和混合没有任何测量。所有这些都是判断其外观和感觉,对击球的一致性,以及如何在触摸的感觉。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传统配方以及各地区和国家。
娘惹(土生华人)和马来糕是很难区分。大多数的土生华人是居住在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,他们不知不觉的就被马来西亚的美食和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影响。因此,有迹象显示,两种文化的糕都是相同的,也许只有在名称上不一样。糕有不同的形状,颜色,质地和外观设计。一些例子被填满,涂层,包装,切片和分层糕。此外,大部分的糕是蒸,煮或烤。有些甚至是炸的。马来糕如 Kuih lapis,Kuih talam,Kuih keria,Kuih koci ,Kuih ketayap ,Ondeh ondeh。